钟天铎,原名恩惠、恩蔚,曾用名钟洪、汉簃,号受斋、涂客、二可居士。1943年生于苏州,祖籍浙江吴兴。
少时以足疾克励自强,即以素描、水彩画见称于吴中。稍长则致力于传统书画,精山水、人物、花鸟诸画科,并雅善书法篆刻,尤长于鉴定书画文物。尝从学于唐云,学识日益猛进,有声于海内外。绘事以写意韵为旨趣,常博涉诸家,转益多师,究心于青藤、白阳、八大、大涤子、蒲作英、吴缶庐诸家。画学用力尤勤,能入其堂奥,学而善变,俱能得其精义,机杼自出。篆刻融合古今,继承发展形成自家风格。
书画、篆刻作品,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,颇得时论好评。又曾应邀两度赴日本、三度赴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,其作品深得彼邦人士赞赏。已出版有《钟天铎书画集》(古昊轩出版社)、《受斋印谱》、文化部中国美术大事记《钟天铎艺术创作状态》(中国文史出版社)、《钟天铎〈礼器碑〉》(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)等。
作品名称:野村晚景(金笺圆形扇页)
作品尺寸:33×33cm
创作年代:1991年
文:冯婷婷
大师多谦卑
钟天铎的成功之路是崎岖不平的,但他同时是令人羡慕的。少年时代曾受到吴中前辈吴琴荪、陈邦福、朱季海、蒋呤秋、朱犀园等人的垂青,获以悉心指导。后遇大师唐云,甚爱其才,收以为徒。钟天铎本天资聪慧,又勤奋好学,加之名师的点拨,技艺日益猛进。师者的耳濡目染下,他各方面不断提升,积淀了深厚的艺术内涵,也学到了大师的风范。
“真正的大师都是很谦卑的,他们不虚荣,不张扬,也从不以自己为大师。”谈到曾指点过自己的老师,他满怀敬意的说。钟天铎也是谦虚的。18岁时的他已极具锋芒,当时年逾六旬的书画界前辈见其作品,惊叹到:“我一辈子也超越不了你!”而时至今日,提起当年的赞美之词,钟天铎仍旧认为前辈言重了。
钟天铎对文字有很深的研究。甲金篆隶楷草行,皆如家珍。先不必说难识的甲骨文,单说秦统一前的文字,字形就颇为复杂。如一个“马”字,即六种写法。钟老师娓娓道来,下笔有如行云流水。其实,习书法之前,他先仔细研读了《说文解字》。不单会写,各种书体的历史渊源,相关故事他早已熟记于心。人们感叹于他的博闻强识,他却只简单的一句话——写字怎能不识字。足见其为人之谦虚及性格之朴实。
且束缚且突破
钟天铎先生的画师法于徐渭、陈淳、朱耷、石涛、蒲华各家,长于山水、人物、花鸟。风格清雅古朴,大气自然。传统之中亦见其西画功底。曾有人这样评论钟天铎的绘画创作——继承着中国传统的笔性与水墨在宣纸上行走的最佳契点,自由放松,柔婉跌宕。其画多集众名家之长:董其昌的清幽秀丽,米友仁的浑然天成,倪云林的萧散简远,夏圭的坚挺峭秀,唐伯虎的潇洒流畅……
钟天铎认为,每一次向名家的学习都是一种束缚。先要忘记自己,将本身的特点和好恶掩盖,仔细揣摩人家的东西,反复演练,不逾规矩。然后领会其精髓,寻求突破。如此博采众长,即能自成风格。做艺术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被束缚然后不断去突破的漫长过程,没有什么捷径可走,偷懒不得,心急不得。
钟天铎学习篆刻从秦汉古印入手,用心临摹,深悟其静穆中包蕴的动态之美,后为玉印,亦承其神韵。在揣摩浙、皖等艺术流派“巧而雅”篆刻技艺的过程中,他练就了涩而不滞的刀法,为一生受用。后又取三代吉金入印,与前者融会贯通,练就出神入化的技法,堪自成一家。
他的篆刻不以形式故弄玄虚,不以结字哗众取宠,大气沉稳,凝重质朴,宛如其人。其《受斋印谱》中收入的印章往往寓新于古,富于变幻,值得玩味。
作品名称:和风图(圆形扇页)
作品尺寸:33×33cm
创作年代:2011年
艺术需寂寞
提到当下艺术界的现状,钟天铎表现出他的忧虑。不可否认,如今艺术似乎是一场热闹的狂欢--门类多,范围广,花样层出不穷,水平也良莠不齐。然而,在这样的盛宴上,有些东西只能用来填肚子,吃过仅有饱腹感却不知其味;有些是餐后甜点,带给人甜而腻的味觉刺激;有些是据说高雅的红酒,到底上不上头要时间来检验;而哪些是真正值得细细品味的佳肴还需后人评说。
其实,艺术需寂寞。没有底蕴快餐式的艺术作品往往是昙花一现,经不起考验。同时,对于做艺术的人来说,一个频频出现在各种公众场合的艺术家的诞生,往往意味着其真正艺术生涯的结束。忙着上节目、做演讲自然少有时间专研学问。可是,又有多少不懂欣赏艺术家作品的人,却兴致勃勃的去参加他们五花八门的“艺术人生”呢?艺术不该被娱乐。“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寂寞的,他们潜心研究古今中外的艺术精品,他们不断完善自身的创作技法。”钟天铎说。他是个罕有社交活动的人,离开专业圈,甚至还算不上一个名人。他40余年如一日,写写画画,雕雕琢琢,只因钟爱,无关其他。
关于艺术的传承,钟天铎也有他的担忧,在物质极度丰富的今天,在明星批量生产的大环境下,一夜成名助长了人们的侥幸心理,年轻人面前摆了太多速成的选择。
如果出不了名,你肯在艺术上花多少时间?20年?10年?还是……在这个一切快餐化的时代,甘为艺术寂寞的人还有几个?
作品名称:春常在(梅花横幅)
作品尺寸:48×180cm
创作年代:2013年
月是故乡明
钟天铎于1999年移居美国,6年后回到故土,2007年定居北京。钟先生少时即扬名吴中,中年蜚声海内外,却在艺术生涯最辉煌的时刻远渡美国,远离诸如功名利禄之类带来的诱惑,潜心研究书画篆刻。其只为艺术不为名的追求该令多少空头艺术家汗颜!如今再回故土,一颗赤子之心铮铮可见。对祖国文化艺术的发扬和传承,钟天铎有着无限的期待;对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培养和提携,他亦倾力为之。
与钟天铎结识,幸有另一位艺术家引荐。二人是生于苏州的旧友,也是相识四十余年的故知。谈笑间,两位老师不时情不自禁的用家乡话交流,旁人虽不甚懂,却也为他们绘声绘色的表情感染。此音最动听,月是故乡明。
洒脱随性,与世无争;平和待人,淳朴真情。他也许就是你某天遇见的一个路人--肥辛甘非真味,真味只是淡;神奇卓异非至人,至人只是常。
斟一杯西湖龙井,唱几段苏州评弹,书与画的韵味化于唇齿间,萦绕在耳际,同样的回味无穷。繁华的都市,林立的大厦,忙碌的街道,现代的装潢……喧嚣纷繁之中,是钟天铎或精雕细琢的专注,或挥毫泼墨的稳健,如水的平淡,如水的汹涌。
大隐隐于市,大概就是如此吧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